青博简介
            

青浦博物馆是青浦区重要的公益性公共文化机构,承担着区域文物收藏保护、展示传播、社会教育、学术科研的职能。现已发展成为富有特色、品质和温度的区域历史殿堂和文化地标。

青浦博物馆创建于1958年10月1日,为“三馆一园”(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曲水园)组成机构之一,是全国较早成立的市县级博物馆之一。原址在老城区曲水园旁,分“历史之部”、“自然之部”,展出青浦自然、地理、物产的标本和革命、历史文物。

    1978年11月,青浦博物馆单独建制。1980年,迁入青浦县城隍庙旧址办公。1984年,陈云同志为馆亲笔题写馆名。1986年,博物馆拆除原展览厅以及城隍庙后院的危房,新建一座两层的仿古建筑作为陈列厅。1987年12月建成开放,面积1000多平方米。开设“青浦地方史陈列”和“青浦古文化陈列”两大主题陈列,尤其青浦古文化的陈列颇具特色,展出青浦崧泽遗址、福泉山遗址考古出土的史前文物,在全国文博界产生良好的影响。


0304_164829_151.jpg     0304_164901_751.jpg

在城隍庙旧址的青浦博物馆(1980-2004)                                         2004年12月青浦博物馆新馆开馆仪式


2002年2月起,青浦博物馆新馆开工建设。2004年12月,落成开放。

新馆座落在青浦区崧泽广场,建筑面积约8800平方米,由著名建筑设计大师邢同和设计。建筑主体材料为五个相交的椭圆体,其外形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蝴蝶,采用了先进的建筑装饰材料,玲珑剔透,熠熠生辉,具有海派建筑风格。

整座大楼因五个椭圆而分为五个主要区域。中间部分为大堂,以 8 米高的大型石材浅浮雕《青龙赋》为主题背景,庄重而典雅,是为观众提供服务和休息的公共场地。 
  东、南两翼是陈列区域,陈列面积3600平方米,陈列展出千余件文物精品。新馆打破了传统的文物陈列模式,以现代博物馆传播学的新理念为宗旨,采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将文物陈列与场景复原、精美资料图片、多媒体辅助等手段有机结合,使观众能够轻松明了、愉快的认知青浦历史,解读古代上海。 
  “上海古文明之源”是南翼展示主题。该主题陈列以章回体小说概念和方式进行描绘,以时代演进为主线,以历代上海先民为主体,分为“6000年前的上海人——马家浜文化”、“5000年前的上海人——崧泽文化”、“4000年前的上海人——良渚文化”、“3000年前的上海人——马桥文化”和“余韵蔓延”五个单元,其中以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为重点,充分运用崧泽、福泉山遗址最新的考古成果,叙述古代上海从7000多年前成陆开始,经历马家浜、崧泽、良渚、马桥等文化阶段至春秋两汉时期的发展历程,犹如一幅厚重的历史画卷展现了上海历史的“童年”,生动阐述青浦是上海古代文明发源地的史实。从而肩负起都市上海文明起源表述者的角色,彰显出青浦地域文化的特点和地位。

“申城水文化之魅”为东翼的展示主题。该陈列以抒情散文的概念和方式进行抒写,以时代为脉络,以专题版块为解说形式,由“沧海桑田”、“水乡桥话”、“水乡人家”、“港湾遗韵”和“川流汇海”五个单元组成,以海丝名镇青龙镇为展陈重点和亮点叙述和凸现唐宋时期这一东方大港的繁华气象,犹如一幅浓墨重彩的水墨长卷,生动描绘了都市水乡迷人的历史景象和文化情韵,从而主动承担起上海这城市文脉源流演绎者的角色,体现出青浦在江南文化中的显著地位和影响。

现有馆藏文物1.9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1230件/套。

内设办公室、社会教育部、藏品保管部、文物保护部、业务研究部、信息设计部、安全保卫部。

    青浦博物馆现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先后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