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青浦区博物馆
2022年度报告
2022年12月
目录
一、 文物保护
1. 修缮利用
2. 专项调查
3. 考古发掘
4. 安全检查
5. 宣传推广
二、 文化服务
1.公共服务
2.临时展览
3.社会教育
4.课后服务
5.文化讲座
6.志愿者服务
7.基地建设
三、 藏品保管
1. 藏品管理
2. 藏品征集
3. 文物修复
4. 库房改造
5. 启用历史文献管理系统
四、 学术研究和宣传
1.图书出版
2.组织及参加学术会议
3.媒体宣传
五、场馆运行
1.疫情防控
2.安防保卫
3.安全培训
4.设备设施更新
一、文物保护
(一)修缮利用
依据《青浦区文物保护工程实施办法(试行)》,继续实施《青浦区不可移动文物三年修缮计划(2021——2023)》,全年推进8个文物修缮工程,其中完成程家祠堂、马巷桥修缮工程、金泾桥等6项文物保护工程专家验收,投入修缮资金1568.86万。统筹好抢救性保护、预防性保护,对重固子成桥等5座古桥实施安全检测。配合重固镇新丰村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对元代任仁发家族墓进行环境整治和功能提升,利用原新丰村高家台仓库改建为任仁发丹青艺术馆。
(二)专项调查
开展全区长江流域文物资源、碑刻石刻、红色标语类革命文物、青浦区革命文物等4个专项调研调查,完成长江流域文物资源、碑刻石刻调研报告。
针对因产权引发的保护难题,开展了小蒸农民暴动指挥所旧址、陈云同志青浦农村调查旧址产权状况专项调研,提出处置意见,以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
(三)考古发掘
2022年10月,配合上海博物馆成立启用福泉山遗址考古工作站,为上海市第二家考古工作站;配合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持续对福泉山遗址堰西、青龙镇遗址青龙镇北开展考古发掘,分别于福泉山遗址堰西发现良渚文化等墓葬10座、其他遗迹62个,青龙镇遗址青龙镇北发现宋元时期公共建筑房址、水井等56个遗迹单位,对研究福泉山高台墓地的布局以及北宋时期青龙镇北部市镇布局及其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
文物行政审批规范有序,年度共计完成上海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招拍挂出让49处地块的文管征询。优化《上海古文化走廊专项规划深化研究》课题,充分挖掘遗产价值。
(四)安全检查
始终确保把文物安全放在首位,加强文物安全日常管理,强化源头治理和全过程监督,全年开展节前重点文物建筑安全消防与防疫检查3次、汛期安全检查1次、全面自纠自查1次。充分发挥人防、技防的优势,第三方安全巡查、重点视频监控互为补充,着力防范突发事故,防范文物安全事故。
(五)宣传推广
结合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开展上海“海派城市考古新发现”青浦篇第一季的宣推,其中章堰古村落入选年度推荐地。通过微信公众号先后开展“遗”见青新——文物保护知识竞赛、“文物保护普法宣传”系列海报推送。
更新青浦区文物保护点标识牌35个、安装“建筑可阅读”标识牌25个。启用“水乡遗韵小程序英文导览”,全年新增二维码12处,进一步丰富水乡“自助导游”的内涵,提升云服务水平。
二、文化服务
(一)公共服务
2022年,青浦区博物馆共计接待观众53000余人次,其中知道书院19000余人次,青少年12000余人次。文化巡展服务20000余人次。由于新冠疫情影响,2022年3月10日-6月30日、10月12日-11月15日、12月26日-2023年1月7日实行闭馆,开馆期间实行限流措施。
![]()
(二)临时展览
全年策划举办临时展览10个,其中原创展览3个;引进展览为“润物‘锡’无声——传统锡器匠艺文化展”等5个,促进馆际与部门交流;合作办展分别为“左现峰书法作品展”等 2个,“韵度清越——元代曹知白诞辰750周年纪念暨山水画展”被多家国家级、省部级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三)社会教育
围绕“走进历史,传承文化”主题,开展“文化记忆第八季”活动,全年在线上、线下共开展 “博物馆里过大年——2022寒假系列活动”等社教活动129场次。
![]()
为进一步延伸博物馆宣传阵地,积极利用新媒体开展线上宣传教育活动。以官方微信公众号为渠道,开展“遗”见青新——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知识答题活动,云上答题参与人数200余人次,参与答题次数3000余次,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青浦区博物馆官方微信开展“一花一物一节气”微信系列课程24期,在微信视频号发布18篇“名人小剧场”云课程,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转发。
(四)课后服务
为落实国家“双减”会议精神,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浦区博物馆重点整合场馆及配套资源,与区教育局联合,在瀚文小学、东门小学、青浦一中及东方中学开展“我在校园讲文物”课后服务项目,向各校输送“小小讲解员”系列课程和“青浦人文历史系列讲座”共计38场次,参与学生1600人次,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融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
(五)文化讲座
坚持讲好青浦故事,传播优秀历史文化,准确定位文化传承,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先后做了一系列宣扬青浦历史文化的专题讲座,完成了多场网络课堂讲座和线上课程录制。
(六)志愿者服务
继续招聘和培训志愿者,积极建立相关工作机制,开拓志愿服务实践岗位项目,积极参与博物馆观众咨询、登记、社教活动材料发放等日常服务工作,为广大热心于博物馆和社会服务的志愿者提供一个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平台。2022年,我馆志愿服务队在队人数共计30人,参与青浦区博物馆志愿服务时长约2000小时,服务30000余人次。
![]()
(七)基地建设
2022年,青浦区博物馆继续发挥基地辐射功能,把“吴侬软语寄深情——‘陈云与评弹’专题展”巡展送入社区、学校、企事业等 “三公里文化服务圈”单位共8家,参与观众20000余人次,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
三、藏品保管
(一)藏品管理
定期对陈列厅、库房文物进行整理、清点、统计,防霉、防虫处理及安全检查;完成新增藏品的初步鉴定和编目登记及影像资料的存档工作。进一步熟悉并掌握《藏品综合管理系统》具体应用操作,定时对文物数据库进行数据更新、统计汇总,利用文物环境监测系统(温湿度实时监测)对库房文物环境进行自动监测实时监测,实现对文物保护环境的动态化管理。
(二)藏品征集
1.采集
重固镇新丰村高家台发现 “元故承务郎、汴梁路考城县尹任公(任贤才)之墓”碑,现已入藏藏品库房。
![]()
2.移交
2022年3月-6月,为妥善保护曲水园收藏的历年部分书画和文献,青浦区博物馆和曲水园经协调协商,对书画和文献进行整理、清点、登记。7月,青浦区绿化管理署向青浦区博物馆移交曲水园园藏文献和书画共250件/套,其中文献35件/套,书画215件/套,包括近现代著名诗人沈瘦东的著作文献和青浦当代著名画家张自申、沈剑霖(石禅)、王文耀(铁禅)等书画,皆具一定的文献和艺术价值。
![]()
3.复制
2022年,向上海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法国吉美博物館、日本出光美术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购买复制品、仿制品书画共计25件/套。
4.捐赠
2022年,青浦区博物馆接受捐赠书画、工艺品共计3件/套。
(三)文物修复
2022年,将福泉山出土残损陶器分两批由上海视觉艺术学院陶器与青铜专业师生修复。第一批60件/套残损陶瓷器,现已完成修复工作;第二批29件/套残损陶瓷器,修复工作仍在进行中。
(四)库房改造
为最大化的利用藏品库房的存储空间,提升文物藏品的存放容量,确保文物保存环境的洁净与稳定,根据馆藏文物保护标准及不同类别的文物藏品特性,增建库房阁楼项目(5层手动密集书架12列、4层手动文物密集柜5列、抽屉式文物密集架1列),以及库房加固工程。
(五)启用历史文献管理系统
在馆藏古籍文献数字化、建立数据库的基础上,启用青浦区博物馆历史文献管理系统,填补了藏品管理系统中古籍文献资源部分的空白,构筑起保存和保护古籍文献、方便古籍文献的利用、交流和研究的全新平台。
四、学术研究和宣传
(一)图书出版
2022年度青浦区博物馆出版物一览表
序号 | 书 名 | 主编 | 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主编单位 |
1 | 《淀滨寄隐图》 | 王辉主编、张力华执行主编 |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 8月
| 青浦区博物馆 |
2 | 《元曹知白画集》
| 王辉主编、郎需颖副主编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10月 | 青浦区博物馆
|
3 | 《努力地活着》
| 枫肥(钟慧娟)著 | 上海文化 出版社 | 11月 | 青浦区博物馆 |
4 | 《漫漫求索路——舒明浩书画作品选集》 | 内部刊印 | 11月 | 青浦区博物馆 |
(二)组织及参加学术会议
为深入推进曹知白生平、绘画研究和上海江南文化研究,12月15日, “韵度清越——纪念曹知白诞辰75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青浦区博物馆举行。来自上海博物馆、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院、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和青浦区博物馆等11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会上,专家们从区域文化史、曹知白山水画作特点及其文化作用、交友情况、画作辨伪等多角度讨论了曹知白相关话题,充分肯定了曹知白的绘画成就,以及以曹知白为核心的“曹园雅集”在元代江南文化圈的重要地位。
(三)媒体宣传
2022年,青浦区博物馆向上级媒体上报信息61条,被市级以上媒体报道刊发20余条,其中章堰入选“海派城市考古”(第一期),青浦文物保用经验相关文章在《中国文物报》刊发;曹知白相关展览和学术研讨会在人民日报客户端、解放日报等10多家主流媒体刊发,进一步加大媒体宣传力度。
五、场馆运行
(一)疫情防控
严格按照新冠病毒防疫要求,落实各项新冠病毒防疫措施,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观众人流管控和文物安全工作。做好防疫物资保障,提升应急防范和处置能力。严格执行巡查工作,排除消防设备故障2次。恢复开馆后,加强观众参观防疫工作力度,确保馆内无疫情事故。
(二)安防保卫
夯实“三防”管理手段,提升场馆内部安全。对馆内安全管理规范、制度进行梳理;对避雷针进行安全测试,对消防报警主机进行到期维护及更换,增加CRT功能模块;对全馆安防设备进行了全覆盖检测,进行正常维护保养15次,应急维护维修12次。
(三)安全培训
2022年,青浦区博物馆组织实施疏散演练、反恐演练、微型消防站培训、消防讲座等活动22次,切实提高人防责任意识,确保全馆文物、设施与人员安全,全年无一例安全事故。
(四)设施设备更新
运行中发现许多设备因年久步入更新期。2022年,更换水乡厅电子大屏幕,改善观众参观体验;增加库房文物密集架,提升文物物收藏品的存放容量;新增消防浪涌保护器,加固馆外墙广告条幅栏;更换外墙破损玻璃;更新外机房围栏和部分旧电缆,保障了场馆功能正常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