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区博物馆2018年度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计划
        
                 

2018年是青浦博物馆建馆六十周年。青浦博物馆在市文物局指导和区文广局领导下,以建馆六十周年为契机,以举办元代任仁发家族特展为重点,自我加压,奋进创新,圆满地完成了本年度的工作任务。现将本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夯实文物保护基础,加强文物保护和安全工作

我馆以夯实文物保护为基础,发掘区域历史文化和文物的社会价值,发挥文物的活化作用,为青浦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的学术支撑和文化动力。

(一)全区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方面

公布文物修缮规范文件。4月,区政府下发《青浦区文物保护工程实施办法(试行)》,规范不可移动文物修缮保护程序,保障文物保护工程所需经费;在此基础上,编制了《青浦区不可移动文物三年修缮计划(2018-2020年)》,为今后全区文物修缮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准绳。为贯彻国家文物局、上海市文物工作座谈会精神,我馆协同局相关科室筹备召开了“2018年度青浦区文物工作会议”,全面落实年度全区文物保护管理工作。

增设村居文保员,完善文保机制。为加强日常巡查与安全监管,今年在拥有文物保护点的村居增设基层文物保护员77名,文保员增至134名,将全区282处不可移动文物统一纳入保护管理系统。以文保员为基础,推动区、街镇、村居构成的文物保护三级联动机制有效运转,按月接收各镇、街道文体中心当地文物保护状况汇报,及时掌握文物点动态。第一季度对青龙塔、万寿塔、泖塔三座古塔进行沉降、倾斜监测、避雷监测。发挥文保单位高清视频监控系统的作用,及时发现泖塔受损情况并果断加以处置。通过这一系列完善的文物保护信息网与保护手段,实现了对不可移动文物的有力监管。

开展文物消防安全大检查。为贯彻落实《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加强消防安全工作的通知》和《国家文物局关于加强文物博物馆单位消防安全工作的通知》精神,深刻吸取巴西国家博物馆“9•2”火灾教训, 9月和10月,配合局组织召开区文化、文物系统安全工作会议,联合消防支队组织召开了辖区内博物馆、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大检查部署约谈会,开展三级以上博物馆和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和督查,确保进博会期间博物馆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消防安全。

配合申遗、国保单位申报,完善“四有”档案。6月,配合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市局和区政府对青龙镇遗址“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遗产点和朱家角、金泽、练塘三镇“江南水乡古镇”遗产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开展现场调研和相关准备工作,促进长三角文化一体化融合发展;配合市局做好青龙镇遗址和陈云故居申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档案资料工作;配合区局完成“上海之源”古文化走廊规划研究工作,配合市局开展不可移动文物“四有”档案工作,将泖塔、曲水园、迎祥桥列为试点项目,现已经将三处文物的“四有”档案资料提交市文物保护中心。

(二)强化文物修缮维护方面

为了使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程有计划地实施推进,落实《青浦区不可移动文物三年修缮计划(2018-2020年)》,2018年文物维护修缮工作项目扎实推进,修缮工程有序开展。前三个季度对15个文物修缮项目进行复函,召开文物修缮工程修缮协调会15次,设计方案协调会5次,修缮方案专家评审会3次含修缮项目6处。

在文物维护方面,2018年至今对3个街道、8个乡镇共计20余处文物进行现场修缮勘测,调查文物现状,并解决多项问题:一是对青龙寺石碑进行重新拓片;二是调研文物桥梁加装护栏问题;三是帮助上博考古部对重固城中村进行考古勘探、协调福泉山村河道疏浚;四是完成崧泽遗址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遥感监测外业核查检查,并将结果上报市文物局。

快速应对文物安全突发事件。及时处理泖塔塔柱遭意外撞击发生移位、麟趾桥遭货船又一次撞击致使保护墩受损、盈浦街道朱家新宅西北宅失火三次突发事件,召开协调会,妥善解决修缮等事宜。白鹤塘湾村施工发现出土古钱币而引发村民哄抢,与公安部门及时处置,收缴古钱币约35斤得以入藏。

(三)编制文物保护规划

完善规划保障措施是文物保护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本年度,共计完成上海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招拍挂出让35处地块的文管征询。全面完成“青浦区44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重新调整划定工作。协助完成编制《福泉山遗址保护规划》,崧泽遗址、青龙镇遗址、颐浩寺遗址保护规划方案的编制工作已经启动。协助重固镇中新村、新丰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分别对中新村骆驼墩遗址、王家住宅、潘家住宅,新丰村任仁发家族墓进行规划设计。

(四) 配合上级单位工作

配合市文物局的相关工作,梳理各类文物信息:协查革命遗址信息与核对、文化遗产日活动申报、工业遗产梳理、各级不可移动文物的开放情况、梳理上报全市各级文物安全责任单位(责任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文物资料收集、区文物工作现状调查等。配合市文物保护中心对青浦区“市级文物保护标志碑”固定资产清查登记,练塘下塘街民居太阳能项目安装协调。

在进一步推进青浦区“一网通办”工作中,完成行政审批涉文物8个事项的实施清单办事指南要素梳理、上海市电子证照库证照目录梳理、区“一网通办”行政审批事项信息填报、政务服务内容填写分工、青浦区下放事项校核修改、行政执法依据调整修改、上海市政务服务标准化管理平台信息录入等信息梳理工作。

(五)遗址考古发掘方面

     积极协调配合上海博物馆在青浦区的考古发掘工作,为考古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极大的支持。练塘金山坟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自2017年12月启动,至7月告一段落,发现了丰富的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马桥文化遗存,更新了以往对金山坟遗址的认识;福泉山遗址陆相坟地点考古发掘也取得重要的发现,发掘自2007年10月以来持续至今,发现良渚文化高台遗迹和良渚文化墓葬等遗存;青龙镇遗址考古发掘于11月上旬启动。

(六)馆藏文物保护方面

为贯彻上海市文物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国有文物收藏单位藏品管理工作的通知,年底顺利完成清库工作的各项任务,清库登记文物藏品总数631件/套,一级文物档案19件/套,并按照上海市文物局的工作要求每月统计上报。

2018年共修复《耿道冲书屏》等书画5件/套(数量18),装裱《任仁发二马图卷》等书画长卷3件(复制品);实施馆藏古籍数字化二期工程,共完成清康熙本《青浦县志》、民国重印本《弘治上海志》等古籍书数字化扫描1.1万页。

二、以元代任仁发家族特展为重点,扩大社会影响力

(一)展厅灯光导览新提升,增强陈列展示效应

灯光的好坏是决定博物馆展陈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由于我馆展厅灯光多年未加以改造,灯光趋于老化,影响到展陈效果,从8月下旬至9月上旬,我馆对基本陈列的灯光系统进行了改造升级,将所有展柜、外环境灯光替换成品质优良、省电安全的LED灯光,增强了文物展品的美感,提高了参观者的视觉舒适度,提升了陈列展示效果和展陈水平。

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为变革中的博物馆带来了全新的传播方式,也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文化体验。我馆在原有语音导览的基础上,9月底研发启用了全新的博物馆智慧导览系统,这一系统利用了BLE(低功耗蓝牙),基于Android平台技术,着重建立观众与展品双向多元信息交互平台,不仅增强了陈列的知识性、趣味性和互动性,使观众在参观体验中去感受文物之美、历史之真、文化之魅,极大提升展览吸引力和文化传播力,而且打破了场馆实体空间的限制,开拓了崭新的文化展示传播空间,实现了从数字博物馆到智慧博物馆建设的转变。

(二)临时展览原创新突破,凸现区域文化特色

注重原创性展览是提高博物馆业务能力、向公众提供优质公共文化产品、展现区域文化特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今年我馆临展厅自主策划举办和引进联合举办了《2017青浦摄影展》《“上海之源”名家篆刻作品青浦邀请展暨青浦区书法作品大展》《久远的记忆——宁夏岩画展》《我们的足印——青浦博物馆建馆六十周年纪念展》《桥的故事》《月朗山高——元代任仁发家族特展》6个临时展览。其中《桥的故事》主题展览,展示独特的古桥文化,展现我区江南水乡文化的风貌和特色,以助力打响上海江南文化品牌;在上海博物馆等近10家国内外博物馆的支持下,成功策划举办了《元代任仁发家族特展》,展出元代著名水利专家、画家任仁发及其家族文物展品近50件,讴歌了任仁发这位青浦名人的治水功绩和艺术成就,这是国内外首次以任仁发家族为主题的高品质展览,得到领导和专家的好评,也为博物馆积累了许多原始研究资料,人民网、《中国文物报》、上海电视台等多家国家级、市级媒体予以了宣传报道,扩大了青浦人文的影响力。

    配合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区文广局等单位筹备2018“历博杯”上海市“我身边的历史建筑”摄影展(青浦)。

(三)宣传六十周年新气象,扩大博物馆影响力

为总结和宣传青浦博物馆建馆六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和工作成果,我馆专门撰文《传承古文明  弘扬水文化 打造“四度”区域历史殿堂和文化空间——纪念上海市青浦区博物馆建馆六十周年》,《中国文物报》于9月18日以专版形式予以刊登;拍摄制作《峥嵘峥嵘六十载 鼎盛新青博——青浦博物馆成立六十周年纪实》纪录片。

同时,完成官方网站改版工作。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68条。

三、以阵地服务为基础,拓展社会教育和服务领域

今年,在青浦博物馆成立六十周年之际,我馆推出“文化记忆”第四季“青博有什么”系列活动,活动以“风雨一甲子,情怀古青溪”为主题,通过“馆内馆外、线上线下”系列宣传展示活动形式,共同回顾建馆历程,展望未来前景,进一步宣传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展示水乡文明,架起与社会沟通交流的桥梁。

(一)我馆坚持以“观众至上,服务第一”为工作理念,以“免费不免责,免费不免质”为服务准则,不断提升窗口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彰显青浦的文化魅力,认真做好观众的接待服务工作。据统计,截止到2018年12月底,我馆共计接待观众193175人次,其中青少年83461

人次;团队1425批次;讲解1746次数,其中志愿者讲解727次数。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社教活动。今年,我馆推出“文化记忆”第四季“青博有什么”系列活动,以“风雨一甲子,情怀古青溪”为主题,通过“馆内馆外、线上线下”系列宣传展示活动形式,共同回顾建馆历程,展望未来前景,进一步宣传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展示水乡文明。

1、“年的味道”——2018青浦博物馆寒假系列活动

寒假期间首推“年的味道”——2018青浦博物馆寒假系列活动。活动包括三大板块14场活动,分别是“青博小课堂”、“青博手工坊”和“青博忆空间”,深受孩子和家长的欢迎。据统计,共计有2万余名学生和家长走进博物馆,近千名学生参与了活动,在快乐中学习民俗知识、感受传统文化,丰富了孩子们的寒假文化活动内容。

2、“宁夏岩画展”拓展活动

结合引进的岩画展览,分别举办了“观宁夏岩画展,放飞美好梦想”清明节亲子活动和“观宁夏岩画展,学习雕版印刷”参观体验活动,两场活动共有60余名学生参与。通过活动,让公众更好地了解了古代壁画在艺术、社会方面的表现,同时还对传统节日、雕版印刷技术有了更深的了解,使中国传统特色文化得以延续。

3、“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

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我馆作为上海教育联盟成员单位之一,积极参与国家文化部和上海市政府共同举办的“博物致知”首届长三角博物馆教育博览会,开展了结合本土特色的教育体验活动——板画制作,呼应博物馆日主题“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以及本届博览会的主题“博物馆与美好生活”。此次活动通过最具青浦特色文化的版画制作,展现历史悠久的青龙镇文化,让观众与博物馆有效“连接”,实现了时空的跨越和融合,也成功地宣传了我们青浦和我们的博物馆。

此外,在馆内我们举办了“传承美德,感恩母爱”20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共有30组家庭参与了活动。活动科普了“国际博物馆日”及“母亲节和中华母亲节”的来历,倡导大家用自己的方式感念母爱,过具有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的中华母亲节,提升中华文化认同感。

4、 “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

6月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我馆围绕临展,开展了“打卡青博桥故事,创意陶泥造大桥”系列拓展活动,共有80余名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了解了桥的演变和重要作用,并在身体力行地体验实践中感受到了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

另外,在端午节开展了“造龙舟,庆端午”主题活动,近30组家庭参与。通过活动让大家重新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习俗和那份情怀。

5、“青青夏禾”暑期系列活动

青浦博物馆于7-8月期间开展了“青青夏禾”暑期系列活动,博物馆此次暑期活动以“水乡古韵 魅力江南”为主题,分别开展了:青花扇面、布艺香袋、绘制纸伞、国画水乡、夏日映赏画。据统计,此次“青青夏禾”暑期活动17场活动共有1000余名学生参与,寓教于乐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小朋友们的暑期生活,提升了动手能力,更使他们开拓了视野,完美地将传统文化知识融入到了日常生活实践中。

6、“月朗山高任仁发家族特展”拓展活动

10-11月期间,围绕《月朗山高》――元代任仁发家族展览特别策划“月朗山高,悠悠绕故乡”——工笔画寻踪仿古系列拓展活动,旨在通过实践体验工笔画活动,普及对元代绘画的欣赏,提高观众对中国画的一定的了解,深度感受任仁发在为官,作画修身,水利等多方面的重要贡献,以引发民族家乡的自豪感,激励市民提升自身素养。

(三)加强馆校合作关系

青浦博物馆作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积极担负起社会责任,建立相关工作机制,制定了工作规范,开发设计了“馆内馆外、线上线下”的实践岗位方案,配合学校让学生走出学校、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共同培育学生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1、寒假期间,开展“探寻上海之源,领略水乡之魅”2018青浦博物馆高中生社会实践摄影征文活动。来自青浦区高级中学、朱家角中学的600多名高中生参加,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对35处具有本区代表性的文物点进行走访和拍摄撰文。截止至三月底共收到作品600余份,经过整理、审核和初评,共计200余份交由业务部进行最后评选阶段。

2、暑假期间,推出“光影古桥”微视频制作活动,参与者通过录制一段有画面、有旁白,原创性的微视频,来介绍青浦境内保存完整的古桥。共有550名学生参加此项活动,要求他们在规定时间内以自己独特的演绎、不同的表现风格,为一座桥、一段历史作出精彩解说。本次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生动、深刻地了解古桥的历史,并真正参与到博物馆的文化宣传工作中来。

3、继续与青浦工商信息学校开展“梦起青博”馆校合作现场教学项目,共建“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校外教学实训基地。从3月5日到4月8日为期四周,共有3名学生来我馆实习,经宣教部讲解员对她们一对一地进行专业培训和带教,全部通过了考核。

(四)利用新媒体,扩大宣传影响力

新媒体方面,我们积极利用“青浦区博物馆”官方微信发布社教活动通告,开启活动微信报名系统,及时发布活动信息。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我们在官方微信上推出了第二季“‘我讲你听’讲出来的博物馆”优秀微故事展示活动。学生们以自己独特的嗓音、不同的文字描述,通过录制的音频讲解词,讲述一件展品或一段历史,得到了大家的好评。10月起在微信公众号陆续推出 “光影古桥”优秀作品,旨在秀出青浦少年的风采,宣传家乡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为“进博”助力。

(五)加强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

为了加强博物馆志愿者队伍建设,宣教部每年招录新的志愿者,今年共有志愿者20余名,利用寒暑假对志愿者进行系统培训,让他们加入日常的讲解和活动服务中。在文化遗产日期间,组织志愿者参加《桥的故事》展览拓展活动,增强志愿者队伍的业务能力和凝聚力。10月期间,组织2018年志愿者“行走”活动,让我们的志愿者走出去,将在展厅学到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不断加强对志愿者队伍定期开展多种形式学习,提升志愿者整体服务水平。

(六)服务进博会为志愿者开设青浦历史文化讲座 

为更好地服务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增进青浦进博会志愿者对家乡历史文化的了解,10月11日至18日,组织4名专业人员为全区志愿者进行主题为“青浦历史文化”的培训。培训以讲座形式进行,前后共8场,约3000名志愿者参加,受到了志愿者的欢迎和肯定。另外,深入有关社区、单位等开设青浦人文讲座5场,听众300多人次,宣传青浦历史文化。

三、学术研究呈现新成果,彰显青浦人文精彩

7月,我馆主编的《水乡遗珍——青浦博物馆馆藏文物集萃》一书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汇集了我馆六十年来所收藏的精品文物188件,这是我馆首次将馆藏文物集中整理研究加以出版,与2012年出版的《水乡遗韵——上海市青浦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图录》可谓是姐妹篇,分别整理和解说了我区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的状况。9月28日下午,在任仁发家族展览的基础上,我馆和区图书馆联合举办了“元代任仁发研究”学术报告会,上海博物馆、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和我馆5位专家与会研讨和交流,扩大了青浦人文影响力和知名度,这是我馆首次举办高规格的学术研讨会。

全年我馆专业人员发表省市级以上刊物论文6篇。

四、以管理有序为目标,确保场馆平稳运行

加强预算执行,确保全年单位预算执行完成率良好。完成保洁招标及保洁公司更换交接工作。完成我馆前端门磁、玻璃破碎、红外,后台软件等安防设施设备更换工程。根据区建交委相关要求,我馆完成幕墙检测工作,将检测中发现的问题及维修方案上报给局相关领导和科室。在台风季节及时准备相应的防汛抗台物资,加强值班巡查。由于准备充分,保障有力,在台风期间我馆未发生安全事故。

根据国家文物局和市文物局关于文物建筑和博物馆消防安全的要求,对全馆不符合消防要求的29道木质门计划更换为国家认证的3C钢制防火门,并进行了一次消防安全培训及演练。

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执行各项安全保卫工作制度,完善安全防范的人员结构,加强馆内特种设备的操作人员的管理培训工作。落实整套防火、防盗、防突发事件的预案,使事故的发生率保持在零状态。对博物馆的各类设备、设施进行定期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将可能产生的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以确保进博会期间无安全事故。

五、今年我馆获奖情况

1、《青龙镇与海上丝绸之路》展览及其社教活动获“2017年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18年2月颁发)

2、《青龙镇与海上丝绸之路》展览获“2017年度上海市陈列展览推荐精品奖”(市文物局2018年3月颁发)

3、 我馆藏品保管部获上海市“巾帼文明岗”(市巾帼建功活动领导小组、妇联2018年3月颁发)

4、我馆获青浦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联席会办公室2018年1月颁发)

5、我馆获 “青浦好去处”之一(区旅游局2018年10月颁发)

 

 

2019年工作思路和重点工作

2019年是青浦文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的最后一年。青浦博物馆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加强管理、合理利用”的新时期文物工作方针,认真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展示和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重点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物保护管理工作

贯彻落实《青浦区文物保护工程实施办法》,与各街镇融合联动,形成合力,提升文物保护管理水平和效能;探索文物活化利用路径,实现文化遗产创新性发展。

1、文物修缮方面:发挥文物保护街镇主体责任作用,落实《青浦区文物修缮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重点指导修缮朱家角席氏住宅和珠浦电灯厂、练塘还清桥、华新思古桥、徐泾跨龙桥、盈浦街道天恩桥等多处文物,推进夏阳街道万寿塔维护保养工程。

2、国保单位申报工作:做好青龙镇遗址、陈云故居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待国家文物局审核通过。配合白鹤镇、赵巷镇做好青龙镇遗址、崧泽遗址保护规划编制工作。

3、申遗和新增市保单位“两线”公布的配合工作:无缝对接市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配合开展朱家角、练塘、金泽三大古镇“江南水乡古镇”和青龙镇遗址“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争取纳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配合市局公布万寿塔、曲水园和迎祥桥等三处新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两线”公布工作。

4、实施不可移动文物“二维码”导览系统一期工程和视频监控二期工程:开发应用不可移动文物“二维码”导览系统一期工程,以创新说好青浦文物故事,让游客、市民通过扫描文物“二维码”更多了解文物历史;进行不可移动文物视频监控二期工程,实现全区文物保护点古桥全覆盖,扩大不可移动文物安保范围,增强文物技防水平和处置能力。

5、启动不可移动文物第三方监测工作:为及时掌握不可移动文物动态,克服因人手不够对文物动态掌握不及时的问题,以提升监管能力,将探索和实施不可移动文物第三方监测系统工作。

6、“上海之源”古文化走廊规划研究工作:配合区、局完成该走廊的规划研究工作。

7、城市建设和考古协调工作:对崧泽遗址环城水系绿地公园建设方案等城市建设项目做好配合协调工作,以维护遗址安全;继续配合上海博物馆做好2018-2019年度青龙镇遗址考古项目协调工作。

8、藏品保管:继续实施“馆藏古籍文献数字化”工程和书画藏品的修复工程,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精神。

二、业务工作

    以《历博杯“我身边的历史建筑”摄影展》《岑振平水彩画捐赠展》为重点举办丰富多彩的展览活动,加强馆际交流,提升专业水平,扩大活动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1、临时展览:举办《历博杯“我身边的历史建筑”摄影展(青浦)》《2018年青浦摄影艺术展》《走近大明——明代民窑青花瓷标本展》《金石蜀道:王昶秦陇获碑拓片展》《海上丝绸之路图片巡展(青浦)》《岑振平水彩画捐赠展》。

2、业务研究:整理研究和出版《历博杯“我身边的历史建筑”摄影作品集(青浦)》《月朗山高——元代任仁发家族文物图录》《岑振平水彩画册》。启动《淀滨寄隐图》课题研究工作。

3、文创宣传品: 以任仁发有关文物为基础,开发具有青浦特色、青浦符号的文创宣传品,达到宣传和扩大青浦文化影响力的目的。                               

三、社会教育工作

思路是从重“物”转变到重“文”,让文物“活”起来,发掘和讲好青浦文物背后的故事;探索实行博物馆教育课程形式,即尝试引进相关教育机构,联手制定博物馆教育课程项目并共同实施,让博物馆成为市民的没有围墙的学校。

1、寒暑假活动:探索编制“一笔一画一印章,一茶一琴一脉香”系列课程。

2、“文化记忆”系列活动:举办以“扬崧泽文化,展水乡新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或“70年奋斗同筑梦,崧泽文明谱新曲”为主题的社教活动。

3、“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开展明代青花瓷展拓展活动。

4、淀山湖艺术节活动:举办“妙笔生画·说青浦”主题活动。

                                         

青浦区博物馆

                                            2018年11月5日